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浙江省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30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浙江省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调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开发区(园区)统计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110家省级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含园中园6家,下同,以下简称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园区的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园区的建设和投资力度加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并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现状和改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进程和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浙江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状况保持良好

2009年,浙江省政府加大促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扶持力度,工业园区积极保障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提高了自觉进行生态化改造和技术更新的意识,在政府、园区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和经济效益均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至2009年底,浙江省工业园区共开发园区面积114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12平方公里,增长10.9%;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4.015万家,比上年增加4878家,增长13.8%;工业总产值18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浙江省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9.9%;工业增加值4064.7亿元,增长15.2%,比浙江省平均水平(同口径比较)高2.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790.9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3.8%,占比提高8.1个百分点;提供就业岗位355.3万个,比上年增加32.7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4.4%,占比提高6.3个百分点,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二)生态化园区改造稳步向前

1.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2009年,浙江省工业园区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140万吨,比上年增加126.7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2.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园区内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3.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09年,浙江省园区内企业共有余热余压回收设备527台,比上年增加26台,增长4.9%;园区内企业利用余热发电量共计10.6亿千瓦时,比上年多发电0.8亿千瓦时,增长9.2%。

2.环境保护功能进一步强化。浙江省园区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减少,处理能力有所提高。2009年,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34千克,比上年减少21.3%,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27千克,比上年减少12.9%。园区内有污水处理能力的企业(指有污水处理能力且日常进行污水处理的企业)3435家,比上年增长22.2%,增加7.2个百分点;工业污水处理量为4.4亿吨,增长7.3%,污水处理率达到88.6%,与上年持平。2009年,浙江省工业园区共处置工业固体废物298.3万吨,比上年多处置37.5万吨,处置率为23.1%,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充分说明园区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成果也越来越明显,环境保护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3.生态园区建设力度增强。至2009年底,浙江省110家工业园区中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园区有65家,占园区总数的59.1%,比上年增加6家,占比提高5.5个百分点;园区内有199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约占园区内工业企业总数的5.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已制定园区环境报告及信息公开制度的园区达92家,占园区总数的83.6%,比上年增加9家,占比提高8.1个百分点。

(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发展潜力凸现

浙江省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依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衍生企业促进园区生态化的功能增强。2009年,浙江省110个工业园区内共有废旧物资回收企业185个,比上年增加25个,占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的3%。有35家工业园区拥有利用废物生产的衍生企业(指通过购进废物或下脚料为主要生产原料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比上年增加4家,占工业园区总数的31.8%,上升3.6个百分点。利用废物生产的衍生企业共有252家,比上年增加22家,增长9.6%,占园区内工业企业的6.3%。衍生企业工业总产值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5.5%;企业平均从业人员达到20531人,比上年增加436人,增长2.1%,占园区内工业企业从业总人数的5.8%。园区内衍生企业的资源再利用功能进一步增强。2009年,衍生企业废物购进量252.6亿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从园区内购进的量和从国外购进量分别比上年提高8.2%和21.2%。

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倡导清洁生产、延长产业链、发展静脉产业是园区生态化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浙江省园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园区生态化进程中许多企业自发地形成循环产业链,促进能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据2009年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年报资料,调查的6312家园区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有67.1%用于下游企业作原料,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有112家企业对大气污染物进行了收集,占调查企业的1.8%,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收集和利用工业废气222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增长6.8%。有58%的园区内企业收集大气污染物的数量大于上年。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不但促进了园区生态化发展,带来巨大社会效益,也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如衢州市元立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原本是耗能大户,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用电自给率达92%,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技术支撑。2009年,工业园区及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水平均有所增强,所调查的6312家园区内工业企业共支出科技活动费用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110家工业园区共有企业研发中心1581家,比上年增加601家,增长61.3%;园区企业全年投入技术成果引进费用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虽然正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但是能耗量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园区循环利用的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浙江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1.单位能耗和水耗下降不明显。2009年,浙江省110家工业园区现价万元GDP电耗为0.066千瓦时,比上年减少0.042千瓦时,下降38.8%,下降幅度较大,但万元GDP能耗和水耗下降幅度并不大,万元GDP水耗为8.3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1%,万元GDP能耗为0.208吨标准煤,与去年基本持平。

2.各地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2009年浙江省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调查结果,工业园区重复用水率最低的只有22.5%,而最高的达96.2%,相差73.7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最低为38.8%,最高达99.3%;单位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最多的市和最低的市,分别为0.643吨标准煤和0.064吨标准煤,相差10倍。

3.园区循环利用的网络尚未形成。生态园区的本质特征是在园区内形成循环产业链,实现园区内废弃物尽可能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但从园区调查结果看,许多园区存在行业集中度低、产业关联性不强、生态产业链不明显的问题。园区内衍生企业不多,仅占园区内被调查企业的6.3%,所占比重不高且循环节点少,尚未形成较为高效的闭循环。没有真正建立起园区系统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网络,废料再生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三、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生态工业园是在区域层面实现循环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在工业园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在整个工业园内建立工业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食物链(网)关系,这样才能将整个区域层面产生的废物转变成新的资源,从而有效利用。园区生态化建设是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应当调整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多管齐下。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地球环境承载能力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在寻求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有限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是实现园区生态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促进“静脉产业”的发展,建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要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式,加大预防措施,实施“前端预防”,同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培育绿色现代产业。第三,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协调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高速增长的矛盾。

2.调整产业布局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发挥产业的聚集经济效应。要按照产业分工发展体系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园区产业的空间布局,使区域内空间布局分散的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加快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同时,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对产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要通过积极推进企业的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加快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配套体系。

3.强化政府管理。一是明确不同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制订规划和政策引导把关联性企业相对集中,以延长产业链;二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加大对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新兴生态工业园的政策倾斜;三是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以引导园区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四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建立产业技术体系,为园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五是结合不同区域的园区生产特点,建立一套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推进生态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和进步。

热销商品推荐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