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西安住宿业市场日趋成熟 多元化经营彰显特色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31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住宿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是西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宿业单位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也成为繁荣经济、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住宿业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召开,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好世园会举办期间旅游住宿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确保参加世园会来宾和外地游客住的方便,住的舒适,住的安全,因此掌握西安市住宿业的发展现状更为迫切和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西安市近期对西安地区住宿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西安市住宿业发展现况及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西安市住宿业发展现状

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8月底,西安市共有住宿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共5012家,直接从业人员6.85万人,营业面积398.72万平方米,床位数21.70万张。1-8月实现营业收入40.84亿元,客房出租率54.6%。其中,法人和活动单位1113家,个体户3899家。

(一)从单位类别看,快捷商务酒店和宾馆、饭店、酒店齐头并进,招待所占比最大

全市住宿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共5012家,其中,招待所3114家,占全市住宿业单位数的62.1%,所占比重最大;宾馆、饭店、酒店306家(其中星级111家),占6.1%;快捷商务酒店253家,占5.1%;农家住宿服务(农家乐)1079家,占21.5%;除此之外的度假村、避暑山庄35家,会议中心、会所(俱乐部)、培训中心、疗养所20家,青年旅社34家,个体旅馆156家和其他15家,分别占0.7%、0.4%、0.7%、3.1%和0.3%。

(二)从注册类型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私营企业居主导地位分得半壁江山

全市住宿业法人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1113家,其中,私营企业592家,占全市住宿业法人和活动单位数的53.2%,占主导地位;有限责任公司163家,占单位数的14.7%;国有企业155家,占13.9%。集体企业47家,股份有限公司41家,联营企业11家,股份合作企业20家,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22家,分别占总单位数的4.2%、3.7%、1.0%、1.8%和2.0%。另外,全市住宿业个体户3899家,占全市住宿业单位的77.8%。

(三)从地域分布来看,城三区三足鼎立,接待能力最强

从地域分布看,接待能力最强的前三个区为:莲湖区、新城区和碑林区,其床位数分别占全市床位数的15.1%、14.3%和12.6%。宾馆、酒店饭店也主要集中在莲湖区、新城区和碑林区,分别有69家、69家和60家,共占全市宾馆、酒店、饭店总数的64.7%,承担着全市的主要接待任务。其中,星级宾馆、饭店酒店城三区共计75家,占全市星级宾馆、饭店酒店总数的67.6%,接待能力最强。

个体户主要集中在灞桥区、雁塔区和长安区,以吃、住农家院为主要特色,拥有床位数8.63万张,占总床位数的39.8%。

(四)从营业状态来看,全市住宿业单位经营状况总体良好

全市住宿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共5012家,其中正常营业4989家,占总单位数的99.5%,停业10家,正在筹建单位5家,其他关闭、破产等共计8家,不足0.2%。

二、住宿业发展特点

住宿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住宿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住宿业经营情况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西安市住宿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创新、竞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市场正逐渐走向成熟。目前,西安市住宿业经营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经营状况总体良好,港澳台、外资企业经营收入明显好于内资企业

截止2010年8月底,全市住宿业法人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1113家,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其中,私营企业592家,1-8月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7.1%,单位均营业额118.07万元,低于总体单位均营业额。有限责任公司163家营业收入实现12.2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9.9%,占比最大,单位均营业额为748.63万元;国有企业155家,营业收入8.2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0.3%,单位均营业额为534.98万元;其他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单位均营业额分别为168.90万元、318.16万元、59.15万元和306.75万元,其营业收入也占比均很小,都不足10%;而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单位数仅占到0.6%和1.3%,营业收入却占总营业收入的5.7%和9.5%,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和3.89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331.47万元和2596.31万元,大大高于内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水平,经营收入明显好于内资企业。

(二)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占住宿业市场份额增多

随着西安市住宿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投资主体也更趋多元化,企业资本投资逐步走向合资、股份等形式的社会多元化组合。2010年全市住宿业法人企业1113家,1-8月共完成营业额40.84亿元,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营业额占市场份额较多,分别完成营业额6.99亿元、12.20亿元和6.23亿元,占全部住宿业法人单位营业额的17.1%、29.9%、15.2%。

(三)缓解就业压力,宾馆、饭店、酒店吸纳从业人员最强

住宿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对劳动力具有很大的吸纳能力。调查资料显示,全市住宿业单位5012家,吸纳从业人员共计6.85万人。其中,宾馆、饭店、酒店吸纳就业人员4.1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1.2%,平均每单位吸纳就业人员136.88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安市就业压力;招待所3114家,吸纳就业人员1.16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9%;其他类别的单位吸纳就业人员不足万人。

(四)住宿市场红火,中高档宾馆、饭店、酒店平均出租率相对较高

据调查资料显示,1-8月西安市住宿业单位包括农家乐的客房平均出租率54.6%。其中,宾馆、酒店、饭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61.6%;快捷商务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2.1%;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对西安住宿业单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高档宾馆、饭店、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高达80.3%。借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全市宾馆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较往年大幅提高,高出20多个百分点,星级宾馆饭店、非星级宾馆饭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均达90%,周末及暑期等高峰时段,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2011年世园会将至,预计6月下旬和7、8月份,西安市将会迎来观世园会的高峰,这将带动西安住宿业的迅猛发展。

三、住宿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反映西安市住宿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虽能满足目前市场和宾客的需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业内缺乏大的企业集团,星级宾馆数量少,比例小,仅占全市住宿业单位的2.2%,床位数占全市床位数的17.6%;低档次宾馆(招待所)3114家,占总数的62.1%,数量较大,床位数占全市床位数的37.7%;农家乐占总单位数的21.5%,而床位数仅占7.2%。部分低档宾馆(招待所)设备陈旧,经营模式单一,卫生环境较差,服务质量低,而星级宾馆则存在价格竞争激烈,运营质量不尽规范等问题。

(二)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住宿业虽然人工成本低,但经营费用较高,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许多住宿企业经营三到五年就要重新装修,否则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住宿企业大量的资金用在开店、装修上,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经营成本的持续上涨而不断下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市住宿业单位费用合计为33.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2.3%,个体旅馆费用占到营业收入甚至高达92.1%,基本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一些星级酒店、疗养院和青年旅社费用甚至高于营业收入。

(三)集中度低,规模效应难以形成。西安住宿行业虽然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但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总体还处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弱的状态。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1-8月全市营业收入2千万元以上的住宿业法人单位只有44家,仅占整个住宿业市场的0.9%;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小规模企业和个体户共4545家,占90.7%,依然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

(四)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观念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住宿业从业者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大多数企业缺乏现代管理、营销理念。据了解,目前西安市住宿业从业人员中,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加之工资收入较低,各种福利、待遇跟不上等原因,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强。一些宾馆、旅店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技术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影响,经营管理落后,科学化程度不高,管理人才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安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

四、西安市住宿业发展思路

(一)科学规划,优化住宿业结构。科学制定住宿业发展规划,及时发布住宿业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报告,引导住宿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将住宿业发展纳入城市及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优化酒店布局,引导住宿业有序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支持大众化产品开发,积极发展经济型酒店、民俗酒店、“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宿需求。

(二)发展经济型酒店,推动住宿业连锁化经营。发展经济型酒店是推动传统旅馆业态转型升级、加速住宿业结构调整和满足广大群众便利、安全、卫生、舒适等基本住宿需求的主要途径。坚持集约发展,突破区域和行业界限,加快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型酒店品牌化和连锁化发展。积极推动国有中小型住宿企业改制,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外资等参与国有中小型住宿企业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行业人才素质。进一步加大行业培训力度,学习和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培训出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从事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体服务素质,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管理技术从事经营,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

热销商品推荐
学员心声